錯誤1.搞不清楚菌種

台灣常見菌種為優格菌和克菲爾菌,優格菌醱酵溫度需42~45℃度,依製造廠不同,時間約要4~7小時;而克菲爾菌醱酵溫度為20~25℃,醱酵需時12~20小時,了解菌種後才能做出美味優格。

 

錯誤2.自行繁菌風險高

許多人會將醱酵繁殖的菌種留下,待下次使用或轉送親友,劉湘琪老師認為自行繁殖菌種的過程中易讓雜菌入侵,甚至壞菌多於好菌,反而達不到讓身體更健康的目的。

 

錯誤3.買到分裝菌種

國外原廠菌種包裝最小為5公克1包,但有些國內廠商會將國外原廠菌種分成更小包裝販售且延長醱酵時間,但此舉易讓菌粉受到污染,若醱酵時間過長,優格口味也會較酸。

 

錯誤4.牛奶未加熱

市售牛奶多為高溫瞬間殺菌,雖已減少鮮奶的細菌卻未完全滅菌,運輸或購買過程中或多或少會造成溫度變動,讓鮮奶中細菌數增多,故製作前需再減菌一次。

 

錯誤5.器皿未殺菌

只用自來水或冷開水沖洗器皿,因水中的細菌會附著在器皿上,無法被殺死,導致優格不能順利醱酵。 

 

錯誤6.室溫醱酵

要維持優格品質、衛生安全及美味,必須將優格放入能恆溫的容器中,若僅是放置室溫或不適合醱酵溫度當中,容易因溫差變化,使做出來的優格口味較差

 

錯7.嚴重乳水分離

如果在家裡用電鍋製作很容易出現此現象,出現嚴重的湯湯水水不凝固。這是發酵不完全,電鍋的溫差大,這種環境下乳酸菌無法成為強勢菌種,其他雜菌會繁殖。,表示優格已遭微生物污染,有過多雜菌滲入,會造成優格酸敗。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e Yaourt 的頭像
    Le Yaourt

    Le Yaourt的部落格

    Le Yaou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